超亿元融资落地,深圳3D传感器企业引产业资本关注
2025年9月,国内3D传感器芯片领域再传突破性消息。继9月13日灵明光子宣布完成C3轮融资后,深圳北极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极芯微”)于9月18日披露已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本轮投资由招银国际领投,联合光电(300691.SZ)、星宸科技(301536.SZ)等产业资本,以及光谷人才基金与老股东国华投资共同参与。融资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提升量产能力、推动技术迭代,进一步夯实其在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
SPAD技术成资本市场焦点,破解传统传感器瓶颈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对高精度感知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传感技术正面临多项挑战,包括远距离测量精度下降、弱光环境下成像模糊、以及系统集成复杂度高等。
SPAD技术因其独特优势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它能够实现光速级距离测量,响应时间可达微秒级,精度达到亚毫米级别,完全满足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导航的高要求。此外,基于光子计数的成像技术可显著提升夜视能力,有效解决传统摄像头在低光环境下的成像质量问题。更为关键的是,SPAD作为固态激光雷达的核心元件,有助于显著减小设备体积,契合智能座舱、XR设备等对小型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凭借这种多维感知能力,SPAD技术已逐步成为多个智能化领域的核心组件。在汽车领域,它是激光雷达接收端的关键部件,可增强自动驾驶系统的环境感知能力;在消费电子中,支持智能手机的3D人脸识别与空间定位;在机器人领域,为避障和路径规划提供高精度测距支持;此外,智慧家居和动作捕捉等场景也受益于其柔性交互能力。
全栈技术布局,产品线实现规模化落地
作为国内少数掌握SPAD全栈技术的芯片设计企业,北极芯微自2021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形成了“2D+3D”双赛道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公司不仅在dToF(直接飞行时间)深度传感领域深耕,还在PCI(光电计数成像)微光成像方面取得突破,是国内首家同时布局SPAD技术在2D视觉与3D视觉方向的企业,建立起显著的技术护城河。
从产品落地情况看,北极芯微已在两个主要产品线实现规模化应用。在dToF领域,DTS6004、DTS6005等系列芯片已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在智能投影仪市场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广泛应用于无人机、扫地机器人等消费和工业场景。近期推出的DTC5250和DTM3081等长距与多区面阵产品,进一步拓展至手机和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应用场景覆盖。
在PCI领域,北极芯微推出了国内首款百万级SPAD像素微光成像芯片PCM7130,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计划在年底推出更高分辨率的商用化芯片,有望带动新的业务增长。
产业前景广阔,SPAD技术加速产业化
在智能互联时代背景下,对空间感知和极弱光成像的需求正迅速增长。作为实现设备“感知能力”的关键部件,3D传感器已成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工业智能化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设施。
SPAD技术凭借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特性,被视为下一代传感器的主流发展方向。北极芯微与灵明光子的接连融资,不仅体现了该赛道的高成长性,也反映出产业资本对具备核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企业的高度认可。
未来,北极芯微将持续推进“2D+3D”双驱动战略,依托SPAD技术优势,在dToF和PCI领域持续深化产品迭代。随着本轮资金的逐步投入,公司有望扩大在3D传感器市场的份额,为智能投影仪、车载激光雷达、夜视安防等应用场景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芯片解决方案。这不仅将推动企业自身发展,也将加速国内SPAD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助力3D传感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查看全文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