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存储巨头业绩骤降,全球市场震荡
日本存储巨头业绩骤降,全球市场震荡
11月14日早间,日本存储芯片领军企业铠侠(Kioxia)股价暴跌23.03%。这一跌幅源于其前一日报出的第二财季财报——净利润仅为417亿日元,同比下降逾60%,远低于市场预期。
市场连锁反应迅速蔓延
铠侠的业绩表现迅速波及全球存储产业链。美国市场方面,希捷(Seagate)股价下挫7.31%,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下跌5.39%,美光科技(Micron)也出现3.25%的跌幅。中国A股市场同样未能幸免,佰维存储、德明利、江波龙等企业股票低开低走,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几家美国存储企业今年以来的股价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例如,西部数据年内累计涨幅达269%,位列标普500年度涨幅榜首,而希捷与美光则紧随其后。
铠侠利润骤降的背后
铠侠第二财季营收为4483亿日元,虽然环比增长30.8%,但同比仍下滑6.8%。利润方面则出现断崖式下滑,当季净利润仅为407亿日元,同比降幅超过60%。
尽管当前NAND闪存市场价格普遍上涨,但铠侠的业绩表现却异常低迷。主要原因包括与苹果公司的长期固定价格协议,使其未能从现货价格上涨中受益。此外,智能设备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5%,但其利润率较低,对整体盈利结构形成拖累。
另一因素是部分云服务客户采购策略的转变,由采购成品SSD转为直接采购闪存芯片,削弱了铠侠在高附加值产品上的出货比重。
AI驱动存储市场进入新周期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重塑存储芯片行业格局。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预测,随着AI服务器需求激增,存储芯片产业将迈入“超级周期”。
AI服务器普遍配备高性能存储组件,例如HBM(高带宽内存)、DDR5内存及eSSD(企业级固态硬盘)。其中,AI服务器使用的DDR5容量可达传统服务器的三倍以上。这种结构性需求已在部分厂商的财报中有所体现。
HBM作为高附加值存储产品,毛利率可达50%至60%,远高于传统DRAM的30%。花旗银行指出,这将促使主要厂商将产能向更高性能的产品倾斜。
然而,AI对消费级存储市场的带动效应尚未显现。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敖国锋指出,AI对PC和智能手机闪存容量的推动作用或要到2026年才能真正释放。
全球与中国市场展望
2023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约为903.7亿美元,同比下降35%。不过,随着AI算力需求上升,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回升至1529亿美元,显示出强劲复苏潜力。
中国存储市场同样呈现增长趋势。2023年中国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约为5400亿元,较2022年略有回升。受AI推动,预计2024年将进一步增长至5513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存储芯片行业高度集中,全球市场由少数几家巨头主导。例如,DRAM市场主要由三星、美光和SK海力士掌控,而NAND市场则由三星、铠侠、西部数据、美光和海力士共同主导。
中国本土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长江存储的NAND芯片和长鑫存储的DRAM产品已达到国际主流水平。在SSD主控芯片领域,国内已有十余家企业实现产品商业化,技术能力与国际厂商相当。
行业结构性分化加剧
当前存储芯片市场正加速分化。高性能计算与AI服务器对高端存储芯片的需求持续增长,而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则面临增长乏力的挑战。
铠侠在财报中指出,AI应用带来的存储需求保持强劲,公司正逐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对SSD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以提升盈利能力。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6年,NAND闪存市场可能面临高达8%的供应缺口。这一供需失衡或将支撑存储芯片价格长期处于高位。
未来五年,HBM等高端存储产品将成为市场核心竞争点。然而,存储芯片行业仍具强周期属性,价格波动高度依赖供需关系,因此未来需警惕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行业洗牌的起点
此次存储市场震荡揭示了一个行业现实:在半导体领域,企业兴衰往往与市场周期密切相关。铠侠的业绩波动不仅是一场个体危机,更可能是新一轮行业整合的开端。
随着AI技术推动存储需求向高性能、高带宽方向发展,能够快速调整产品结构、把握技术趋势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而对于仍依赖传统消费市场的厂商而言,未来的挑战可能比预期更加严峻。
查看全文
万能的大猪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