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获批!引入6000万投资,这家卫星遥感龙头能否涅槃重生?
2025 年 9 月 19 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出具(2023)津 0116 破 25 号之二民事裁定书,正式批准中科遥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中科遥感”)重整计划,同时终止其重整程序。
这场历时两年的破产危机迎来关键转折 —— 天津中科昊宇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中科昊宇”)携 6000 万元资金入局接盘,原股东股权全额让渡,普通债权人清偿率从清算最高 3.19% 跃升至 10%,这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卫星遥感(遥感是指通过传感器实现无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龙头,在司法护航下踏上重生之路。
6000万投资激活重整棋局
中科遥感的坠落轨迹始于 2016 年的战略冒进。作为脱胎于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行业龙头,公司当年为开拓深圳市场,通过银行贷款 1 亿元、债转股引入 1.1 亿元资金,却因地方政策突变导致项目停滞,巨额资金沉淀为债务包袱。2020 年后疫情来袭,行业需求萎缩叠加债务滚雪球式增长,公司资金链于 2023 年彻底断裂,债权人亚捷通用航空(无锡)有限公司随即申请破产清算。
审计数据揭开其经营窘境: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中科遥感资产总额仅 2.91 亿元,负债却高达 6.01 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 206.34%,所有者权益为 - 3.10 亿元;104 位债权人申报债权总额超 7.2 亿元,其中 4.88 亿元为普通债权。更严峻的是,核心资产陷入变现困境 —— 以色列进口 A3 航拍相机因国际禁售无法流通,房屋抵押资产估值不足覆盖对应债权,若进入清算程序,普通债权人受偿率乐观情景下仅 3.19%,悲观时不足 0.1%,企业一度面临 “资产清零” 结局。
转机出现在战略投资人的介入。中科昊宇联合财务投资人中科达(天津)私募股权基金推出的重整方案显示,将分阶段注入 6000 万元资金,其中 500 万元重整保证金已足额存入法院指定账户,剩余资金将精准投向债务清偿与产能恢复。与单纯注资不同,此次交易伴随深度股权重构:中科遥感原股东包括持股 39.42% 的法定代表人王晋年、持股 28.51% 的天津中科融知基金等 6 方,所持股权全部无偿转让给中科昊宇或其指定主体,原股东权益清零;普通债权人可协商债转股优化资本结构,为企业减负重生扫清障碍。
这一方案的顺利通过,得益于管理人创新采用的 “预表决” 机制 —— 将《重整计划草案》提前提交债权人与出资人表决,明确 “预表决意见等同于重整程序意见”,最终各债权组全票通过,且 15 日内无债权人申请撤销,为法院裁定批准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清偿方案,职工债权 26.61 万元、税款债权 1565.63 万元将在 2 个月内全额现金兑付;大连银行天津分行等 3 户担保债权人通过抵押物处置优先受偿;4.88 亿元普通债权分三期获 10% 现金清偿,210.04 万元劣后债权予以减免,12 个月内完成全部兑付。
AI + 遥感能否破解行业竞争?
中科昊宇豪掷 6000 万的背后,是对中科遥感核心价值的认可。作为国内早期卫星遥感产业化先锋,公司手握测绘航空摄影、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 6 项甲级测绘资质,属行业稀缺的 “全牌照” 服务商,曾主导 “数字阿克苏” PPP 项目(年稳定贡献约 1000 万元营收),参与制定《卫星对地观测数据产品分类分级规则》等国家标准,更凭《国产陆地卫星定量遥感关键技术及应用》斩获 2016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截至重整前,50 人团队中 40 余人为专业技术人才,多源卫星数据处理、AI 遥感大模型适配等技术储备完整,构成其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
更重要的是,企业所处赛道正迎来政策与市场双重红利。裁定书附件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卫星遥感产业贡献度已达 2300 亿元,而低空经济 2030 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万亿,无人机遥感、实景三维建模等应用场景需求激增,这为中科遥感的业务重启提供了广阔空间。
基于此,中科遥感制定了清晰的复苏路线:短期(1-3 年)聚焦 “数字阿克苏” 项目运营,激活传统测绘业务造血;中长期(3-5 年)发力 AI 遥感大模型、高光谱卫星数据应用,切入低空经济与卫星互联网新蓝海。财务预测显示,2025 年恢复期营收预计达 1600 万元,2028 年有望实现收支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商业遥感领域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中科昊宇在 AI 芯片、基础大模型领域的积累,与中科遥感的遥感数据处理能力存在协同可能,但中科遥感若不能快速将 “AI + 遥感” 技术转化为行业解决方案,恐难在 2.8 万亿元规模的商业航天市场中立足。这场 6000 万资金撬动的重整手术,能否让卫星遥感龙头真正涅槃,仍需 12 个月执行期的实践检验。
查看全文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