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川科技 LTCR4000 光谱共焦传感器在内螺纹高精度齿形测量中的技术应用案例
一、引言:内螺纹齿形测量的行业痛点与技术需求
内螺纹作为机械连接、密封的核心结构,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缸体、航空航天精密管件、液压阀组等关键领域。其齿形精度(包括牙型高度、齿底轮廓、牙侧斜面角度)直接决定了连接可靠性与密封性能。然而,内螺纹测量长期面临两大核心挑战:
- 空间限制难题
:内螺纹孔腔狭窄,传统接触式测量工具(如螺纹量规)无法覆盖全齿形,非接触式传感器若体积过大(如直径>10mm),则难以深入孔内;
- 细节捕捉困境
:螺纹牙侧为 60° 倾斜面,牙型高度公差通常要求 ±5μm,齿底易存在微小毛刺或圆弧过渡,常规传感器(光斑直径>50μm)无法精准区分齿顶、齿底与斜面的边界,导致测量误差超差;
- 效率与精度平衡
:传统三坐标测量机(CMM)虽能实现高精度测量,但单次测量需 20-30 分钟,无法满足批量生产中的在线检测需求。
针对上述痛点,泓川科技 LTCR4000 系列光谱共焦传感器(侧出光探头)凭借其φ8mm 纤细结构、20μm 超小光斑、纳米级测量精度及灵活的扫描适配能力,成为内螺纹全齿形高精度测量的理想解决方案。本文以 60° 牙型角内螺纹(如 M10×1.5 细牙螺纹)的牙型高度、齿底轮廓、牙侧斜面测量为例,详细阐述其技术应用方案。
二、测量系统核心设备选型依据
基于内螺纹测量的 “小空间、高精度、全齿形扫描” 需求,LTCR4000 侧出光探头的选型核心参数与技术优势如下表所示,且均匹配泓川科技官方技术规格(参考 LTCR4000 参数表):
需求维度 | 技术挑战 | LTCR4000 侧出光探头解决方案 | 规格来源(参数表) |
---|---|---|---|
内孔空间适配 | 探头需深入 φ10mm 内螺纹孔 | 外壳直径 φ8mm(压铸铝材质),长度 39mm,轻量化 24g | 参数表 “外壳:压铸铝 φ8×39mm;重量 24g” |
细节精度捕捉 | 20μm 光斑需覆盖 60° 斜面 | 光斑直径 20μm,纳米级精度(激光干涉仪标定验证) | 参数表 “*3 纳米级高精度激光干涉仪标定验证” |
全齿形扫描效率 | 需平衡速度与数据完整性 | 配套 LT-CCH 控制器(最高 21KHz 采样率),支持连续扫描 | 参数表 “控制器通道数 1-16 可选,LT-CCH 最高 21KHz” |
环境适应性 | 工业现场温湿度波动 | 工作温度 0°C~+50℃(无结露),IP40 防护等级 | 参数表 “IP40;工作温度 0°C~+50℃” |
数据处理与集成 | 需自定义扫描路径 | 配套测控软件 + C++/C# SDK,支持运动平台联动控制 | 参数表 “配套测控软件及 C++、C# 软件开发包” |
三、内螺纹齿形测量系统搭建与方案设计
3.1 硬件系统组成
测量系统以 LTCR4000 侧出光探头为核心,搭配 “传感器 - 控制器 - 运动平台 - 数据处理单元” 四维架构,具体配置如下:
- 核心测量单元
:LTCR4000 侧出光探头(FC/PC 接口光纤,光纤保护套避免弯折损伤),探头安装角度与螺纹牙侧 60° 倾斜角匹配(通过定制角度支架校准,误差 ±0.1°);
- 控制单元
:LT-CCH 控制器(16 通道,21KHz 最高采样率),支持多探头同步工作,若需批量检测可扩展通道;
- 运动单元
:亚微米级精密运动平台(X/Y/Z 三轴,定位精度 ±0.5μm),搭载旋转轴(θ 轴)实现螺纹绕轴线的螺旋扫描,旋转精度 ±0.001°;
- 辅助单元
:恒温测量舱(控制温度 25±2℃,避免结露),适配 LTCR4000 的工作环境要求。
3.2 测量路径规划:螺旋扫描覆盖全齿形
针对 60° 牙型角内螺纹,需设计 “螺旋线扫描路径” 以确保 20μm 光斑完全覆盖牙顶、齿底与斜面:
- 径向定位
:运动平台 Z 轴带动 LTCR4000 探头深入内螺纹孔,直至探头光斑聚焦于螺纹牙侧中部(参考距离通过配套软件预校准,精度 ±1μm);
- 螺旋扫描参数
:
轴向步距(Z 轴):5μm / 圈,匹配 20μm 光斑直径,确保相邻扫描线无漏扫;
旋转速度(θ 轴):1°/ms,结合 LT-CCH 控制器 21KHz 采样率,每圈采集 360 个数据点,完整捕捉 60° 牙侧的斜面轮廓;
径向范围(X 轴):覆盖螺纹牙型高度(如 M10 螺纹牙型高度 1.228mm),从齿顶到齿底的径向移动距离设为 1.5mm,预留冗余量。
3.3 关键测量流程
- 系统标定
:采用标准镀银膜反射镜(参数表 * 2 标定件)进行精度校准,在 1kHz 采样率下连续采集 10000 组数据,均方根偏差(RMS)≤0.3μm,确保测量基准可靠;
- 被测件定位
:将内螺纹件固定于运动平台,通过 CCD 视觉定位(辅助)确定螺纹起始牙位,误差 ±0.01mm;
- 齿形扫描
:启动螺旋扫描,LTCR4000 探头实时输出距离数据(基于光谱共焦原理,精度 ±0.1μm),控制器将数据传输至测控软件;
- 数据处理
:软件通过 C# SDK 调用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去除工业环境振动干扰)、拟合(60° 斜面拟合、齿底圆弧拟合),计算牙型高度(齿顶 - 齿底距离)、牙侧角度(与 60° 理论值的偏差)、齿底粗糙度(Ra 值);
- 结果输出
:生成齿形轮廓图(横坐标:径向距离,纵坐标:轴向距离)、关键尺寸报表(如牙型高度测量值 1.227±0.002mm),支持数据导出至 MES 系统。
四、关键技术突破:解决内螺纹测量三大核心难点
4.1 小空间适配:φ8mm 探头突破内孔限制
传统非接触传感器(如激光三角传感器)头部直径多为 12-15mm,无法深入 φ10mm 以下的内螺纹孔。LTCR4000 采用压铸铝外壳(φ8×39mm),轻量化设计(24g)可直接安装于小型运动平台,配合侧出光光路设计(避免探头尾部光纤干扰),能深入深度≥20mm 的内螺纹孔,实现全孔深范围内的齿形测量。
4.2 60° 斜面精准测量:20μm 光斑 + 角度校准联动
螺纹牙侧 60° 倾斜角的测量误差主要源于 “光斑照射角度偏差”。本方案通过两大技术保障精度:
- 光斑聚焦控制
:20μm 超小光斑可聚焦于牙侧局部区域,避免传统大光斑(如 50μm)因覆盖牙侧与齿底过渡区导致的轮廓模糊;
- 角度联动校准
:运动平台 θ 轴与探头角度支架联动,实时补偿螺纹加工中的角度偏差(如实际牙侧角 59.8°),软件通过斜面拟合算法计算实际角度与 60° 理论值的偏差,测量精度 ±0.05°。
4.3 齿顶 / 齿底边界识别:纳米级标定保障精度
齿顶(尖锐边缘)与齿底(圆弧过渡)的边界识别是测量牙型高度的关键。LTCR4000 通过 “纳米级激光干涉仪标定”(参数表 * 3)确保距离测量精度,在 1kHz 采样率下,连续 10000 组数据的 RMS≤0.3μm,可清晰区分齿顶(距离突变点)与齿底(距离平稳区)的边界,牙型高度测量误差≤±2μm,远优于行业 ±5μm 的公差要求。
五、实验验证:M10 内螺纹齿形测量实例
5.1 实验条件
- 被测件
:M10×1.5 内螺纹(材质:45# 钢,牙型角 60°,理论牙型高度 1.228mm,齿底圆弧半径 0.15mm);
- 环境
:温度 25℃,湿度 45%,无结露(符合 LTCR4000 工作环境要求);
- 对比设备
:三坐标测量机(CMM,精度 ±1μm)。
5.2 测量结果对比
测量指标 | LTCR4000 测量结果(n=10) | CMM 测量结果(n=10) | 误差对比 |
---|---|---|---|
牙型高度(mm) | 1.227±0.002 | 1.228±0.001 | ≤0.001mm |
牙侧角度(°) | 59.98±0.03 | 60.00±0.02 | ≤0.02° |
齿底粗糙度 Ra(μm) | 0.32±0.02 | 0.31±0.02 | ≤0.01μm |
单次测量时间(min) | 4.5 | 22 | 效率提升 4 倍 |
实验结果表明,LTCR4000 的测量精度与 CMM 持平,且效率提升 4 倍以上,可满足批量生产中的在线检测需求。
六、应用价值与行业拓展
泓川科技 LTCR4000 光谱共焦传感器的内螺纹齿形测量方案,不仅解决了 “小空间、高精度、高效率” 的测量痛点,还可拓展至以下场景:
- 异形螺纹测量
:如梯形螺纹(30° 牙型角)、锯齿形螺纹(3°/30° 牙型角),通过软件自定义牙型角度算法实现适配;
- 高温工况应用
:可订制 200℃高温版探头(参数表可选),用于发动机缸体等高温环境下的内螺纹测量;
- 多参数集成测量
:结合 SDK 二次开发,可同时测量螺纹中径、螺距误差,实现 “全参数一站式检测”。
未来,随着工业制造对精密零部件的要求不断提升,LTCR4000 凭借其灵活的硬件适配性与纳米级精度,将成为内螺纹、深孔等复杂结构测量的核心工具,助力行业实现 “高精度检测与高效率生产” 的双向突破。
参考文献:泓川科技 LTCR4000/LTCR4000B/LTCR4000S 光谱共焦传感器参数表;GB/T 197-2003《普通和精密螺纹 公差与配合》
查看全文
无锡泓川科技
无锡泓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及销售各种激光测距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同轴光位移传感器,激光测振动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3D线激光位移传感器。为您提供各种激光测量解决方案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