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磁传感器龙头企业启动港股IPO进程
国产磁传感器龙头企业启动港股IPO进程
10月27日,国内领先的模拟芯片制造商纳芯微(A股代码:688052)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了H股上市申请,计划通过发行H股实现“A+H”双平台布局。此次IPO标志着公司迈向国际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也进一步彰显其在汽车电子和传感器等核心领域的国产替代成果。2024年,纳芯微已成为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和磁传感器领域本土企业的领跑者,成为推动国产技术突破的重要力量。
多维市占率领先,构建完整产品生态
招股书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指出,纳芯微在多个细分市场中已建立起明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模拟芯片市场,以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模拟芯片厂商中位列第五。更值得关注的是,纳芯微是本土厂商前十中唯一一家同时深耕传感器、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三大核心品类的企业,构建了涵盖“感知—信号处理—供电”的完整产品生态。
在具体细分领域,其市场地位尤为突出。在汽车模拟芯片市场,公司以2024年收入计,位列本土厂商第一和所有无晶圆厂(fabless)厂商第二;在数字隔离芯片市场,纳芯微以15.6%的市占率位居中国厂商第一、全球厂商第二。该类产品作为保障高低电压信号隔离传输的关键安规器件,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与汽车电子等高安全要求场景。而在磁传感器赛道,公司以7.1%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芯片级磁传感器本土厂商之首。随着汽车电动化与工业自动化的持续推进,磁传感器已成为传感器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
业绩回暖彰显韧性,汽车电子构建核心壁垒
财务数据显示,纳芯微正逐步走出此前行业低谷,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动能。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同比增长79.5%,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尽管仍处于净亏损状态,但亏损额较去年同期的2.65亿元大幅收窄69.8%,达到7801万元。毛利率也从29.7%回升至32.9%,盈利能力稳步改善。
作为国内首批进入汽车电子领域并实现量产的模拟芯片厂商之一,纳芯微在这一高技术壁垒赛道已建立起深厚的技术与市场壁垒。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公司以1.8%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汽车模拟芯片市场第十位,在本土厂商中排名第一,在fabless厂商中排名第二。目前,公司已开发超过800款车规级产品型号,构建起全面的汽车电子产品体系。
行业前景广阔也为纳芯微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及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加速,汽车电子已成为中国模拟芯片市场中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据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电子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已达371亿元,预计至2029年将增长至8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6%。与此同时,目前该领域的国产化率仅为5%,但有望在2029年提升至2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传感器赛道持续突破,“A+H”布局助力发展
纳芯微在传感器领域的发展,依托于“自主研发+战略并购”的双轮驱动策略。2024年10月,公司以10亿元人民币收购磁传感器领先企业麦歌恩。此次整合迅速提升了其在磁传感器市场的占有率,使其市场份额从行业中游跃升至7.1%,一举成为国内芯片级磁传感器市场的领军企业,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
在产品布局方面,公司不仅在汽车电机控制、电流检测等传统优势场景持续深耕,还积极拓展新兴应用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高潜力市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其高精度磁角度编码器技术已具备核心竞争力,可精准捕捉关节位置与运动轨迹,为机器人运动控制提供关键反馈,显著提升其感知灵敏度与动作流畅性。目前,相关技术已完成储备,等待行业规模化落地。
此次冲刺港股,正值国产模拟芯片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已达1953亿元,预计至2029年将增长至353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2.7%,国产化率将由23.2%提升至30.8%。其中,汽车模拟芯片市场预计2029年将达到858亿元规模,国产替代率将从5%提升至20%,市场潜力巨大。
凭借“感知—信号处理—供电”全链路产品矩阵、汽车电子领域的先发优势,以及“A+H”双平台的资本助力,纳芯微有望在国产替代浪潮中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成为连接国内产业需求与国际资本的重要桥梁,引领本土模拟芯片企业向高端化突围。
查看全文
作者最近更新
-
国产磁传感器龙头企业启动港股IPO进程集知网
14小时前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