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风口协同推进“机器人+”

感知中国 20230901

  • 机器人产业链
  • 手术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

   近段时间,京津冀机器人产业接连迎来政策利好——北京市经信局印发文件,明确支持机器人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布局,促进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提出,京津冀三地将共建机器人产业协同示范园。明确的政策信号,提振着从业者的信心。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改变生活。作为前沿科创的代表,机器人产业正站在风口之上。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加速迭代,从固定展示、生硬死板,到灵活运动、随令而行,已经愈发成熟。人形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新产品已经可以流畅行走和抓取物品,轻松实现与人的互动。与之相应,“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在运动、物流、手术、复健等方面让人力得到极大解放。比如,手术机器人可以减少医生十多公斤的负重穿戴,同时提供更精准的“手”和更智能的“脑”。

 

  朝阳产业,市场利好,如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养老需求增多等因素,对机器人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当前各地都在全速发力。仅在京津冀地区,就已有千余家相关企业集聚布局。具体来看,北京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优势,在机器人技术研发方面走在前列。天津与河北既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又已建成多个相关产业园,为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在机器人产业上,京津冀三地各具优势,当务之急就是协同互补,形成集聚效应。相关政策的接连发布,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明确了协同方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持续提升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三地协同发力的同时,也应各有分工。就现实来看,国产机器人和芯片产业其实存在相似制约,即如何突破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的瓶颈。一般认为,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自主化主要依靠众多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已经解决了资本和技术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北京作为首都,有责任率先出征。除了对企业研制创新产品予以重奖外,如何优化机制持续激发企业创新热情,显然还需要继续探索。而津冀制造业基础雄厚,新兴产业园众多,配套设施初具规模,在吸引更多的机器人企业前来“落户”方面,享有更多资源也应该提供更多便利。

 

  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期待京津冀机器人产业能够汇聚更多高端要素资源,为三地高质量发展赋能,也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查看全文

点赞

感知中国

作者最近更新

  • 自动驾驶中感知、决策、控制,都起到什么作用?
    感知中国
    09-01 10:54
  • 跨界收购六维力传感器企业引监管关注
    感知中国
    08-19 11:10
  • 扬州国扬电子CIM项目启动:构筑功率半导体智能制造数字基座
    感知中国
    08-15 14:42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手术机器人形成三维立体影像 未来可实现远程操控

    2019-07-10

  • 我国智能医疗机器人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9-08-19

  • 论中国医疗影像AI的落地变现

    2020-02-17

  • 国产手术机器人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哪里?

    2020-02-19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感知中国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