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投资2.13亿跨界买“16万营收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企业”,市值飙升50亿
资本正用真金白银押注机器人“力控神经”领域,一家南航教授创立的传感器企业被2.13亿元并购,次日股价涨停,揭开了行业爆发的序幕。
九鼎投资的一纸公告引发资本市场震动。8月11日晚间,这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以2.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53.29%股权,据了解本次交易,并未设置业绩对赌协议。次日开盘,九鼎投资股票“20cm”涨停,市值单日飙升14亿元。
市场反应如此强烈,只因标的所处的赛道——六维力传感器。这种能同时感知三维空间内力与力矩的高精设备,被称为人形机器人的“触觉神经”。
据MIR睿工业7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同比激增1100%,国产化率更从四年前的19%跃升至57.8%,标志着国产传感器企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产品布局方面,一台人形机器人通常需配备4个六维力传感器(手腕、脚腕)和28个关节扭矩传感器,传感器占整机BOM成本的15%左右。
与行业高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告披露,被并购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208.8万元;2025年1-4月营收进一步缩水至16.38万元。
这一低于行业增速的数据,与国产头部企业的高速扩张态势构成鲜明对照。据行业统计,部分企业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市场的份额已超六成,并保持了连续三年销售收入翻番的增长纪录。
以下为MIR睿工业《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报告节选内容:
市场爆发:人形机器人引爆传感器市场
2024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整体出货量突破1.45万台,同比增长53%。其中增长最迅猛的是人形机器人领域——出货量超2000台,同比增幅达惊人的1100%。
市场增长动力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工业自动化领域需求稳定,而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方向。MIR预测,到2025年,六维力传感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出货占比将超过30%。
更值得关注的是长期前景:预计到2030年中国六维力传感器整体出货量将超过百万台,2024-203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20%。
“在实际部署中,没有高精度的力反馈系统,很多任务根本无法完成。”一位长三角地区机器人工程师道出行业共识。随着人形机器人从“表演型”向“实用型”转变,力感知技术正从“锦上添花”变为“不可或缺”。
技术突围:从实验室到量产线的国产逆袭
曾几何时,高精度六维力传感器是欧美企业的“禁脔”。美国ATI、德国SCHUNK等国际巨头长期垄断市场,国产传感器只能在低端领域挣扎求生。如今,局面已然改变。
2024年,国产六维力传感器市场份额对比2020年的已实现跨越式增长。技术指标上,国内头部企业产品已比肩国际水准:综合精度普遍达到0.3%FS以上,人形机器人专用型号精度更是高达0.1%FS,响应频率突破10kHz,相当于每0.1毫秒响应一个数据点。
国产突破的秘诀在于将航天领域积累的70多年研究经验转化为工业级方案。以蓝点触控为例,通过创新设计,其传感器体积减少90%以上,重量降低80%以上,让合作方能够在几乎“无感”的情况下植入力传感功能。
在串扰、灵敏度等性能上,“国产水平已超越外资品牌。”一位行业技术专家如此评价。技术优势带来定制效率提升——领先企业已将定制周期从6-8周缩短至3-4周,在机器人产品快速迭代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市场重构:三大阵营形成国产新势力
市场版图正在重构。MIR报告显示,中国市场已形成三大国产龙头企业阵营:蓝点触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占据主导;坤维科技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处于领先;宇立仪器则在汽车制造领域优势明显。
成本革命与全球竞争
成本控制能力成为国产传感器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方案创新、自动化生产和规模效应,领先企业将产品均价降至1.5-3.8万元区间,较外资品牌降价300%以上。
2025年,六维力传感器成本较去年已下降30%左右,加速了市场普及。成本优势背后是规模化交付能力——部分企业已有单一客户出货量达到千台量级,标志着产品正式进入小批量量产阶段。
全球竞争格局同时也在悄然改变。曾垄断高端市场的国际品牌如美国ATI、德国Schunk和瑞士Kistler,虽然仍主导汽车测试及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但在新兴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已被边缘化。
“爆发式增长才刚刚开始,指数级的增长还在后边。”一位行业领军人这样判断。但挑战犹存:灵巧手传感器渗透率仍不足5%,汽车领域国产化率仅30%,医疗认证壁垒尚未完全突破。
传感器虽小,却是机器人精准感知与安全交互的底层基石。资本市场的涨停回应与产业订单的持续涌入,清晰印证了六维力传感器在机器人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价值。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正将这一曾经小众的精密部件,推向规模化应用的前沿。
查看全文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深耕机器人领域,专注 机器人感知/运动控制/人工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研究。在此分享行业洞察、技术解析、项目实践与学习心得。
作者最近更新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热背后,六维力传感器2024年出货大增11倍机器人产业研究员08-18 09:22
-
九鼎投资2.13亿跨界买“16万营收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企业”,市值飙升50亿机器人产业研究员08-14 10:22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