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热背后,六维力传感器2024年出货大增11倍
日前,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引发极大关注。开幕式上,25台人形机器人组成5×5方阵,踏着精准步伐完成了史上首次AI人形机器人无保护自主走方阵。这支“硅基运动员”队伍身后,是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它们将在三天内完成487场技术比拼。当德国足球机器人灵活截球,当“穆桂英”戏曲机器人挥动水袖,当医疗机器人完成0.1毫米级药品分拣……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呈现的已不仅是竞技盛况,更是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实战检验场。
力控感知,六维力传感器成“幕后英雄”
在这场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技术亮点纷呈。宇树H1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与“天工”机器人展开1500米径赛对决;德国HTWK Robotics足球机器人展示灵活截球技艺。
而支撑这些精彩表现的,是被称为机器人“触觉神经”的六维力传感器。
这种能同时感知三维空间内力与力矩的高精设备,是机器人实现动态平衡及精细操作的核心。在人形机器人手腕、脚踝等关键部位,六维力传感器实时收集力学数据,让机器人能够调整步态避免摔倒,控制抓握力度避免损坏物品。
来源:MIR 睿工业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报告
一台人形机器人通常需配备4个六维力传感器(手腕、脚腕)和28个关节扭矩传感器,这些“触觉神经”占整机BOM成本的15%左右。
在运动会的医疗分拣赛区,机器人需根据处方精准取药,机械手需具备0.1毫米级抓取精度。在物流搬运竞赛中,机器人要在负重30公斤情况下高效完成物料转运。这些高难度任务,都依赖六维力传感器提供的精准力反馈。
“没有力传感器,机器人的精细操作几乎不可能,物理交互能力是核心。”蓝点触控创始人刘吴月道破了力觉感知技术的战略意义。这家总部位于北京、制造基地设在广东的企业,拥有覆盖人形机器人完整力控感知能力的解决方案。
资本热潮,2.13亿并购背后的战略卡位
就在运动会开幕前几天,资本市场掀起波澜。8月11日,九鼎投资宣布以2.13亿元收购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53.29%股权。
令人惊讶的是,标的公司2025年1-4月营收仅16.38万元,且交易未设业绩对赌协议。公告发布后,九鼎投资股票连续三日涨停,市值一度飙升近50亿元。
市场为何对这笔交易反应如此强烈?
六维力传感器的技术壁垒被业内形容为“一维力传感器的六次方”,需跨越材料、工艺、算法三大关口。一旦进入客户体系,替换难度极高,早期进入者具备明显先发优势。
九鼎投资此次跨界并购,正是看准了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战略机遇。2025年被普遍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核心零部件企业将伴随整机出货迎来快速增长。
国产崛起,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三大信号
MIR睿工业7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揭示了该领域的爆发态势: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出货量同比大增1100%,国产化率从四年前的19%跃升至57.8%,标志着国产传感器企业全面进入技术兑现期。这一跃迁背后,是三大关键信号的同步验证:
信号一:技术性能实质性突破,多路线并行突围
高精度应变式方案:领先企业例如蓝点触控开发的传感器综合精度达0.2%FS,产品价格仅为海外同类的60%,已获智元、小米、优必选、众擎等头部厂商批量订单。
航天级技术转化:以蓝点触控为代表的厂商依托航空航天领域积累,实现0.1%FS重复精度与0.03%FS分辨率,串扰度控制在0.3%-0.5%,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信号二:产业化进程提速,头部集群效应显现
产能规模化:国产头部企业2024年出货量突破万台,其中蓝点触控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以61.8%的市占率位居第一,并切入智元、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企业;
成本优化:国产方案推动单传感器价格下降30%-40%,为人形机器人整机BOM成本降低贡献关键增量。
信号三:应用场景验证,国产替代加速渗透
极端操作验证:测试表明,搭载国产传感器的机器人可完成0.1N微力控制下的鸡蛋抓取及外科缝合模拟,力控精度满足医疗、服务等高敏场景需求;
头部客户背书:除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送样外,国产传感器已规模化应用于小米CyberOne、优必选Walker X等量产机型,覆盖手腕、脚踝等核心受力部位;
生态协同深化:产业资本加速布局传感器赛道,拓普集团等车企供应链企业转型切入,推动产学研转化周期缩短50%。
国产化率快速提升的背后,是技术性能的实质性突破。
生态重构,千亿市场的商业化临界点
商业化落地正在加速。2025年数据显示:医疗康复机器人通过力觉反馈完成95%的复健动作引导;家庭服务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300%,其中导购机型占比达45%;京东JoyInside平台接入50余个品牌,证明标准化交互系统已成熟。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发布报告称,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以每年23%的增幅增长,四年内将翻一倍以上。2024年,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市场所占份额约40%,市场规模为47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至1080亿美元。
蓝点触控创始人刘吴月指出中国发展高端传感器的三大优势:对高性能产品的巨大消费需求、显著的供应链优势、良好的创新土壤与迭代环境。“上午发图纸,晚上拿回零部件的研发速度,能够降低试错成本”。
这种高效迭代能力,正是中国企业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的核心优势。
技术奇观、资本热捧、产业落地——三大信号同步显现,标志着六维力传感器已跨越产业化的临界点。
当国家速滑馆内最后一个比赛日100米决赛的发令枪响起,冲过终点的不仅是某台冠军机器人,更是中国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历史性步伐。
查看全文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深耕机器人领域,专注 机器人感知/运动控制/人工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研究。在此分享行业洞察、技术解析、项目实践与学习心得。
作者最近更新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热背后,六维力传感器2024年出货大增11倍机器人产业研究员08-18 09:22
-
九鼎投资2.13亿跨界买“16万营收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企业”,市值飙升50亿机器人产业研究员08-14 10:22
评论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