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低效误差:六维力传感器技术为钢筋绑扎机器人注入“灵魂”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20251028

  • 六维力传感器
  • 力控技术
  • 钢筋绑扎机器人

在建筑工地的一片钢筋森林中,绑扎工人需要连续数小时弯腰、穿插、拧扎,这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同时也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

钢筋绑扎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传统人工绑扎作业效率低下,且难以保证每一处绑扎点都达到最佳紧固度。

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深入,六维力传感器作为机器人的“触觉神经”,已经逐步成为解决钢筋绑扎自动化难题的关键技术,让机器人能够“感知”绑扎力度,实现精细化作业。

传感专家


行业困境:钢筋绑扎自动化的技术瓶颈

在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过程当中,钢筋绑扎自动化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绑扎作业看起来简单,却需要精准的定位、合适的力度和一致的质量。

中建八局曾研发自行式智能钢筋绑扎机器人RBBD-Bot2.0,该机器人配备了六自由度超轻量仿人机械臂执行绑扎动作,并配有视觉识别系统。 但在复杂多变的施工现场,仅靠视觉定位远不能满足精准绑扎的需求。

视觉系统可以识别钢筋位置,但无法感知绑扎过程中钢丝的张力变化,难以确保绑扎的牢固度。过松会导致钢筋移位,过紧则可能损坏钢丝或钢筋,这正是传统自动化绑扎技术难以突破的瓶颈。

技术革新:六维力传感器赋予机器人“触觉感知”

六维力传感器是一种能同时测量三维空间中的三个力分量和三个力矩分量的高端传感器。 在机器人钢筋绑扎作业中,它相当于为机器人装上了灵敏的“触觉神经”。

当机器人进行绑扎作业时,六维力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机械臂末端与钢筋接触时的力和力矩,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 系统据此调整绑扎动作,确保绑扎力度恰到好处。

举例来说,机器人通过六维力传感器可以感知到钢丝是否已紧绷到位,在达到最佳紧固度时停止施力,避免过紧或过松,从而保证每个绑扎点的一致性。

这种力控能力使得绑扎作业从简单的位置控制,升级为更为智能的力控操作,大幅提升了绑扎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六维力传感器的体积较小,可以完美的和机械臂嵌套。

传感专家


市场前景:建筑机器人崛起带动传感器需求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中国六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1.8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5亿元。 随着建筑机器人应用的深入,这一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GGII预测,到2027年中国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销量有望突破84000套,其中机器人行业销量有望突破42000套。 建筑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的重要分支,将占据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

钢筋绑扎机器人的发展势头已经显现。研究表明,采用6D位姿估算和力控技术的绑扎机器人在倾斜、垂直和水平方向的钢筋骨架上绑扎成功率分别达到95%、94%和90%,远高于传统自动化绑扎方案。

国产突破:技术自主推动成本下降与应用普及

在六维力传感器领域,国外厂商长期主导高端市场。 但近年来,国产企业崭露头角,在技术性能上逐步逼近国外品牌,并在成本控制上展现出明显优势。

以国内企业蓝点触控为例,其六维力传感器在线性精度上已达到±0.1%FS,与国际龙头相当,甚至有所超越。 该公司通过技术方案改进和自动化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良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成本下降使得六维力传感器在钢筋绑扎机器人等建筑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变得更加经济可行。建筑行业对成本极为敏感,国产传感器的价格优势加速了智能绑扎技术的推广普及。

据行业报告,国产六维力传感器的国产化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32%提升至2026年的45%,越来越多的建筑机器人制造商开始采用国产传感器解决方案。

传感专家

应用深化:从绑扎作业到全流程钢筋施工

六维力传感器在钢筋绑扎中的应用只是开始。随着技术成熟,其在全流程钢筋施工中正发挥更大价值。

在钢筋搬运环节,六维力传感器可帮助机器人感知钢筋重量和重心,调整抓取力度;在钢筋定位环节,通过力反馈辅助机器人精准放置钢筋;在绑扎质量检测环节,利用力数据判断绑扎点牢固度。

国内一些技术企业已开始布局整体解决方案。例如,开发相应的力控算法,输出高精度解耦后的六维信息数据,为建筑机器人提供更完整的力控方案。

这种从单点技术到整体解决方案的转变,将进一步推动钢筋施工全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未来三年内,智能绑扎机器人的综合成本有望低于人工绑扎,届时每一个建筑工地都可能见到配备“力控神经”的机器人在钢筋丛林中灵活作业。

技术突破总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行业。正如绑扎工人手中的铁丝被电动绑扎钩取代一样,下一场变革不再仅仅是工具的升级,而是感知能力赋予的全新工作模式。

查看全文

点赞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深耕机器人领域,专注 机器人感知/运动控制/人工智能应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研究。在此分享行业洞察、技术解析、项目实践与学习心得。

作者最近更新

  • 航天技术下凡!六维力传感器小型化突破,撑起检验检测新场景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11小时前
  • 告别低效误差:六维力传感器技术为钢筋绑扎机器人注入“灵魂”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14小时前
  • 六维力控传感器:被低估的百亿市场,一个悄然崛起的中国供应链
    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6天前

期刊订阅

相关推荐

  • 传感器应该推进人工智能实现整体进化

    2018-12-07

  • 现有机器人三种产品形态及其中的传感器应用

    2018-12-23

  • 六维力传感器在工业打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2019-08-08

  • 工业机器人多维力传感器研究现状及面临的市场机遇

    2021-06-11

评论0条评论

×
私信给机器人产业研究员

点击打开传感搜小程序 - 速览海量产品,精准对接供需

  • 收藏

  • 评论

  • 点赞

  • 分享

收藏文章×

已选择0个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完成
创建收藏夹 ×
取消 保存

1.点击右上角

2.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好友”

×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推荐使用浏览器内置分享功能

×

关注微信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了解更多传感器动态

  • #{faceHtml}

    #{user_name}#{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查看评论 回复

    共#{comment_count}条评论

    加载更多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reback} 回复

  • #{ahtml}#{created_at}

    #{content}

    展开

    #{like_count} #{dislike_count} 回复

  • 关闭
      广告